top of page

省思死亡

  • 作家相片: 牙 穆
    牙 穆
  • 2月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ree

省思死亡


我們為何要想及死亡?我們為何要省思它?

佛陀不只鼓勵我們談死亡,也鼓勵我們定時地省思及思考它。

凡是生來的必會死。

意識與身體從懷孕時開始發展、成長及成熟。

換句話說,它們經過老化的過程。

我們先是稱它為成長,然後老化,但它其實只是一個成熟、成長和最終邁向不可避免的死亡的過程

現今,根據紀錄,平均每天有二十萬人死去。

顯然,每年有七千萬人死去。

我們不習慣省思死亡或和它妥協。

我們通常是避免提及它,我們活著好像不會死去。

只要對死亡有恐懼,我們就無法盡情地體驗人生。

因此,省思死亡和完全識知這個事實有其基本的原因,其中的一個原因是要征服對死亡的恐懼。

省思死亡並不是要讓我們感覺沮喪或不振,而是要讓我們從恐懼中解脫。

第二個原因是,省思死亡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觀。

當我們不再活得好像會永遠地活下去時,我們的人生價值觀會顯著地改變,也會以很不同的方式過生活。

第三個原因是,發展正確和平靜的處理及面對死亡的能力。


省思死亡有三種的好處:

  • 解除恐懼;

  • 給予我們的生命新的品質,讓我們以正確的價值觀過生活;

  • 讓我們有尊嚴地死去。它讓我活得好和死得好。我們還需要什麼?


佛教鼓勵我們省思以下的要素:

  • 我具有衰老的特質,我還未超越衰老。

  • 我具有生病的特質,我還未超越疾病。

  • 我受制於自己的業,我還未擺脫業的效應。

  • 我具有死亡的特質,我還未超越死亡。

  • 所有屬於我的,我所愛的和可喜的將會改變,將會變成別樣,或將會與我分離。


當我們平靜地省思這些現實,並把它帶入意識里,這將有效地征服對衰老、疾病、死亡及分離的恐懼。

它並非為了使我變得沮喪,而是為了擺脫恐懼。

這是我們深思死亡的原因:不是因為我們逼切地渴望死亡,而是要無恐懼地活著。


生命是不定,

死亡是必定。

——達摩難陀長老著


善仁善終服務

20年殯葬經驗

明碼實價|絕不取巧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貪愛與無知

貪愛與無知 死亡可以被克服嗎?答案是——可以! 有死亡是因為有誕生。 這個重復不斷的輪迴轉世被稱為 Samsara。 要終止這不斷的輪迴就必須剪斷無明(Avijja)與貪愛(Tanha)—這些輪迴轉世的根源必須被消滅。因此,只要我們剪斷貪愛與無知一誕生己擊敗,死亡已征服,輪...

 
 
bottom of page